在建筑中,很多使用鋼結構,對于鋼結構,如火如荼由于梁柱節點連接處設計不合理,發生強震時會產生嚴重的震害。
1994年的美國Northridge地震和1995年的日本阪神地震中,數百幢高層鋼結構房屋由于梁柱剛性節點連接破壞而毀壞,這使人們認識到傳統的梁柱連接方式:梁翼緣與柱之間通過全焊透的對接焊縫、腹板與柱通過高強螺栓連接的設計并未達到預期的抗震設計要求,其中較多的破壞表現為梁下翼緣焊縫與柱翼緣完全脫開,另外一些破壞為始于梁下翼緣墊板與柱交界處的裂縫擴展到柱翼緣中。這些破壞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口矗]:焊縫本身存在的缺陷、現行剛性連接方法造成梁翼緣坡口焊縫中出現的應力較高、柱節點板過大的剪力和變形產生的不利影響、焊縫金屬的沖擊韌性低等。為了盡量避免由于梁柱剛性節點破壞對建筑物造成的損失,有必要采用一種新的設計方法使節點連接更為優化。隨著研究深入,人們發現可以通過兩種方法對梁柱節點進行保護,種方法是通過進一步加強梁柱節點使塑性鉸外移;
另一種方法是削弱梁翼緣截面使該截面強度受損而比梁柱節點提前達到塑性,起到塑性鉸外移的作用,從而保護節點。大量試驗研究表明,通過梁翼緣昀局部削弱采用狗骨式連接(Reduced Beam Section),使地震作用下塑性鉸偏離脆弱的節點焊縫區而出現在具有很大延性的梁上,較之加強節點使塑性鉸外移更能改善節點的抗震性能,提高鋼結構節點的抗震能力。